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零级空气发生器校准方法研究: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
零级空气发生器校准方法研究: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
更新时间:2025-11-19 点击次数:16
  零级空气发生器作为环境监测、工业分析等领域的关键设备,其输出气体的纯度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。然而,设备老化、环境干扰等因素可能导致输出气体浓度偏离标准值,因此科学规范的校准方法是保障数据可靠性的核心环节。
 
  一、校准前的系统性检查
 
  校准前需对设备进行全面“体检”。首先检查气路系统,确认气源压力稳定且符合设备要求(通常为0.4-0.6MPa),使用皂液法检测气路连接处是否漏气。例如,某环境监测站发现输出气体浓度异常后,经排查发现是进气口过滤器密封圈老化导致漏气,更换后问题解决。其次检查净化装置,重点查看干燥管内变色硅胶是否失效(50%变色即需更换),分子筛是否饱和(建议每3次硅胶更换时同步更换),并清理压缩机冷凝水排放口,防止水分进入气路。

 


 
  二、多维度校准方法
 
  校准需采用“标准气体比对+动态监测”的复合方法。以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制定的《零气发生器校准规范》为例,校准过程需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气体,通过高精度气体分析仪(较低检出限≤0.1μmol/mol)实时监测输出气体浓度。具体操作中,需连续3次测量取平均值,确保浓度偏差在设备规格允许范围内(如O₂浓度偏差≤±0.3%)。某化工企业校准案例显示,其设备初始输出O₂浓度为20.6%,经调整流量参数后稳定在20.9%,符合标准要求。
 
  三、稳定性与恢复能力验证
 
  校准需评估设备长期运行的稳定性。通过每15分钟记录一次输出浓度,计算最大偏离值(δ)评估稳定性。例如,某型号设备在4小时连续运行中,CO浓度波动范围始终≤0.05μmol/mol,证明其稳定性达标。此外,需测试净化恢复能力:向设备输入含50μmol/mol NO的干扰气体后,观察输出浓度恢复至标准值的时间。实验表明,优质设备可在10分钟内将NO浓度降至<0.1μmol/mol,而老化设备可能需要30分钟以上。
 
  四、校准周期与记录管理
 
  根据设备使用频率,建议每6-12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校准。高频使用场景(如每日运行>8小时)应缩短至6个月,低频场景可延长至1年。校准记录需包含环境条件(温度5-35℃、湿度≤85%RH)、标准气体信息、测量数据及不确定度评定等,形成可追溯的校准报告。某实验室通过建立电子化校准档案,将设备故障率降低了40%,数据重现性提升至99.2%。
 
  零级空气发生器的校准是保障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一步。通过系统性检查、多维度校准、稳定性验证及规范化管理,可有效消除设备误差,为环境监测、工业分析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气体基准。

版权所有 © 2020 台州市创导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浙ICP备08015847号-2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GoogleSitemap
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

服务热线

86-0576-86175881

浙公网安备 33108102000714号